上海公安局出入境大廳信息介紹
地址:浦東新區民生路1500號
電話:021-28951900
官方網站:http://www.police.sh.cn/crj/default.jsp
工作辦證時間:周一至周六 9:00 - 17:00
上海公安局下屬的地區【寶山區、閔行區、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嘉定區、浦東新區 、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 都可以到這里辦理出入境手續,不區分申請人是農村戶口或城鎮戶籍。如果是非本地戶籍,持有上海居住證也可以就近辦理,很方便,不用辛辛苦苦跑回異地老家了。
上海市自貿試驗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日京路38號,咨詢:021-22043525
黃浦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黃浦區蒙自路701號,咨詢:021-23036245
徐匯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徐匯區南寧路999號徐匯行政服務中心一樓,咨詢:021-23037229
長寧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長寧區古北路788號,咨詢:021-23039830
靜安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566號,咨詢:021-22177510
普陀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普陀區大渡河路1913號,咨詢:021-22049525
閘北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閘北區漢中路188號2樓,咨詢:021-22040892
虹口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虹口區大連路839弄2號樓三樓,咨詢:021-23032526
楊浦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楊浦區淞滬路605號,咨詢:021-22170246
閔行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閔行區申北路3號,咨詢:021-24063900
寶山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寶山區寶楊路628號,咨詢:021-28950085
上海市嘉定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嘉定區永盛路1190號金鈦怡和大廈底樓東,咨詢:021-60765289
浦東新區(張江)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東路1158號,咨詢:021-22047600
金山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金山區蒙山北路585號,咨詢:021-67965588
松江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西路867號,咨詢:021-57825713
青浦區出入境管理局辦公地址 : 上海市青浦區外青松公路6189號,咨詢:021-69714193
浦東新區(惠南)出入境管理所辦公地址 : 上海市浦東新區惠南鎮城南路1366號,咨詢:021-22047600
奉賢區出入境管理所辦公地址 : 上海市奉賢區望園南路1529弄1號B4樓,咨詢:021-33611829
如果你是中國其他特大一線城的【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請參考對應的說明。
出入境大廳可以辦理臺灣通行證團隊旅游L簽注(非自由行城市只能辦理此類團隊旅游簽注)、持有國臺辦批文和商務簽證的簽Y、F簽、以及其他個人事務往來臺灣的T簽、Q簽等。上海出入境大廳工作人員本著“服務于民”的工作理念,為市民提供高質量服務,歡迎大家辦理旅游、商務、探親等到臺灣的證件。上海市民請帶好身份證、戶口簿、入臺證、國臺辦批文、照片。
臺灣商務簽證有什么用呢?
1、 對于中國大陸非臺灣自由行城市而言,可以用商務簽赴臺自由行,不跟團,旅游體驗好,并且也能辦理直飛,方便快捷。
2、 即使是開放了臺灣自由行城市,如果要赴臺商務考察或者商務履約出差,必須用商務入臺證,旅游入臺證只能用來做觀光旅游,2018年很多頻繁用旅游赴臺的人員申請入團被刁難、甚至是拒絕核發。
3、 對于中國一些事業單位、官員等公派赴臺出差,必須通過用商務入臺證申請才能報銷,不得使用自由行的觀光申請手續。
上海市居民申請臺灣商務簽證流程、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
要有效率的辦理好,建議找一家專業辦理商務簽證的代辦公司,可以避免辦理過程中的一些坑,不要為了省個幾百人民幣而耽誤商務出行,時間比錢重要,時間就是信譽、是商機。大陸申請人要提供辦證材料有如下:
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申請書、公司營業執照、申請人任職公司的在職證明、個人的2寸白底彩色照片、個人簡歷表、其他可以證實本人相關信息的比如護照、臺灣通行證、居住證、駕駛證等。
臺灣邀請公司需要提供的資料如下:
電子工商憑證(這是臺灣經濟部核發的,沒有的話需要去申請,大概是2周時間)、商務邀請函、臺灣商務活動行程表、入臺申請計劃書、入臺證代辦委托書、臺灣公司的保證書。以上資料基本都需要蓋臺灣邀請方的公司章和負責人章(所謂的大小章)。去臺灣旅游網站<www.ijlm0472.com>代辦可以代寫資料,既專業快速、又不給邀請方增加負擔,非常值得推薦。
商務簽證可以申請停留多少天?是否有多次往返?
普通商務交流可以1到30天;商務履約可以30到90天。
邀請公司年營業額5千萬臺幣以上的可以申請多次商務入臺證。需要的資料會多一些,具體的可以問本網站客服人員。
上海居民辦理好商務簽證后是否可以直飛臺灣呢?
本網站代辦商務簽證價格參考:
自己有邀請公司,15天以內是850元,16到30天(1個月)是900元,30到90天(1到3個月)是1000元。1年多次往返是1500元。
去臺灣旅游網<m.qutaiwan.com.cn>代發邀請,15天內是2500元,30天是5000元(1個月)。
經過前面的努力已經辦理好臺灣商務簽證后,如果要想從大陸機場直飛臺灣,還需要到企業當地的國臺辦拿赴臺批文(國臺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事務辦公室,在每個縣市都設有機構,大家就近辦理)。
上海市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
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臺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市委、市有關工作部署;組織、指導、管理和協調市委、市各部門的對臺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協調、指導本市對臺經貿工作和在文化、教育、學術、體育、科技和衛生等各個領域的交往與合作;組織開展本市對臺宣傳、對臺新聞發布及審批、管理臺灣新聞記者來本市采訪事宜;會同有關部門處理涉臺的各種突發事件、臺灣漁民接待及通郵、通航、通商等工作。
內設機構
秘書處、經濟處、交流交往處、聯絡處、宣傳處(新聞處)、研究室
辦公地點與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宋園路54號
郵政編碼:200336
電話:021-62758877
傳真:021-62756961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密山路8號,電話:(021)56691011
徐匯區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烏魯木齊南路228,電話:(021)64454046
虹口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飛虹路518號
楊浦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上海市江浦路1515號413室
普陀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上海市大渡河路1668號1507室
崇明縣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人民路35,電話:(021)59621993
奉賢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奉賢區南橋鎮解放中路502號
嘉定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嘉定區嘉定鎮博樂南路111號
松江區人民臺灣事務辦公室地址: 松江區松江鎮谷陽北路3號303室
上海是中國的直轄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主要產業包括商貿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由于便捷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的經濟底蘊,上海也是一些國有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注冊地或大中華區總部所在地,形成輻射長三角乃至和全地區的總部效應。
上海工業主要以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汽車、航空、航天、超級計算機、船舶制造等行業為主。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業。201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
2013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該試驗區成立時,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輔之以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和洋山港臨港新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實行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并將大力推動上海市轉口、離岸業務的發展。
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萍拣^3處屬中國最高的5A級旅游景點,另有20處4A級景區,佘山、東平、共青、海灣等4處臺灣地區森林公園,以及沙遜大廈、外白渡橋等617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臺灣半導體的產值居全球第二,若能配合軟體的創新應用,在這波不論是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潮流中,都有機會占有重要的一席。而半導體產業的持續成長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支柱,除了電晶體性能持續提升外,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研發與產業的發展是關鍵要素。
1974年,“行政機構”蔣經國院長為了改善臺灣的基礎建設及進行產業升級,推行十大建設并且積極尋找下一個發展的重點工業。那年7月,在美國RCA公司擔任研發工作的潘文淵先生向經濟部孫運璿部長提出積體電路(IC)計畫草案,并經孫部長召集會議拍板定案,決定發展電子工業,于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正式萌芽。
1976年,為了引進海外IC技術,經濟部特別成立由7人組成的發展積體電路計畫工作小組進行評估及建議,小組委員包括方賢齊、潘文淵、施敏等人。最后從多家國外廠商中,選擇移轉美國RCA公司的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電晶體技術。當時CMOS電晶體技術較新,不是主流技術,但最大的優點是省電,這也是小組委員看好這項技術的原因。
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史中,1974年9月成立的工研院電子工業發展中心(后升格為電子工業研究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美國海外學人組成的美洲技術顧問團(TAC, 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義務協助工研院,提供電子工業發展的建議外,1976年4月,工研院派遣第一批種子部隊到RCA公司學習IC技術。而這些受訓的成員如史欽泰、曹興誠、曾繁城等人,在臺灣半導體產業往后的發展中也各自扮演重要的角色。
1977年10月,工研院建立的全臺灣首座IC示范工廠正式開工。當時是采用7.5微米制程,每星期可生產300片3英寸的晶圓。之后轉型為每星期生產4,000片的小型工廠,而且產品的良率在營運的第6個月已經高達7成,遠遠高于與RCA議定的17%,算是相當成功。
1979年初,IC示范工廠營運了12個月,不僅營運成效良好,凈利也高達營收的20%。于是在1980年,臺灣第一家IC公司也是工研院IC計畫的第一家衍生公司聯華電子正式成立。因當時半導體產業剛起步,民間投資意愿低落,所以聯華電子官方色彩的股東就占了7成的股份。1980年12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聯華電子成為進駐園區的第一家廠商。
1985年8月,曾任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通用器材總裁,且是美國半導體界影響力最大的經營者之一的張忠謀,接受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的邀請,來臺灣擔任工研院院長。他是抱著把工研院發展成像貝爾實驗室般的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期望回來的。
臺灣當時的IC設計及技術研發是落后的,但在制造上卻有相當的水準及優勢。張忠謀院長來臺灣沒多久,就在李國鼎政務委員的大力促成下,決定成立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以充分發揮臺灣在制造方面的優勢。1987年,現今世界晶圓代工市占率第一名的臺積電就此誕生。也因為有了專業的晶圓代工廠,IC設計公司只要把所設計的產品委托制造,不需自行設立工廠,于是臺灣的IC設計公司如雨后春筍般一家一家地設立。
1989年,為嘗試半導體另一項制程技術主流—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屬揮發性記憶體,電源供應中斷后,所儲存的資料便會消失)的研發,工研院規劃次微米計畫,并延攬當時在貝爾實驗室任職的盧志遠博士負責這項計畫。原訂5年完成的計畫,只花了4年半就發展出八英寸晶圓0.5微米的制程技術,讓臺灣躋身世界半導體技術的領先群。而在次微米計畫結束之后,也衍生出臺灣第一家具有研發和量產DRAM實力的民間公司世界先進。
臺灣半導體產業另外在封裝測試、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屬于非揮發性記憶體(注1),即使電源供應中斷,所儲存的資料并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后就能讀取記憶體中的資料)等領域也有不錯的發展,如日月光、矽品、旺宏電子等公司,在全球也是業界的翹楚。
人才的培育與匯集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何可以成功?除了科技政策的大力支持,如研發投資抵減租稅、五年免稅等獎勵措施外,人才的培育與匯集也相當重要。在過去1960年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要獲得國外較新的科技發展資訊相當不容易。為了讓臺灣的工程師可以有系統地了解國外的新技術,1968年由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擔任講師的第一屆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在臺北舉行。透過密集的短期講習,即時解答疑惑,逐步提升臺灣工程師的專業知識。這個討論會到現在每逢偶數年都會在臺灣舉辦。
在國際半導體界赫赫有名、浮閘記憶體發明人之一,并著有半導體界的圣經《半導體元件物理》的大師施敏,自1966年起,共計向貝爾實驗室申請5次留職停薪,返臺到交通大學、臺灣大學、中山大學等學校開班授課,并培育了臺灣最早的3位工學博士,對臺灣半導體人才的啟蒙及教育影響非常大。
而當初參加RCA計畫的成員,有的原本就在臺灣工作,也有從美國專程回臺參加IC計畫。他們懷著對臺灣地區的使命感,在美國受訓期間認真學習,回臺灣還努力發展出很多新技術,有些人幾年后甚至成為半導體相關產業的企業老板。
此外,為留住臺灣的人才,1970年代末期,任教于交通大學的盧志遠教授協助李國鼎政務委員制定數項政策,包括國防役與雙語學校。透過國防役可以留下部分人才進行研發,發展臺灣地區產業。在新竹科學園區設立雙語學校,可讓海外返國服務的學人順利銜接子女在美國的教育課程,無后顧之憂。
基于臺灣半導體產業結構趨于完備,1987年國科會鄧啟福副主委建議成立一個臺灣地區級實驗室,提供產學研半導體元件的研發平臺與技術服務,并培育產業鏈所需的科技人才。1988年“行政機構”核準建置臺灣地區次微米元件實驗室,并委由交通大學興建。后更名為臺灣地區奈米元件實驗室(NDL),并于2003年改隸財團法人臺灣地區實驗研究院。
1998年“中央”研究院施敏院士被聘為臺灣地區奈米元件實驗室的主任,當時NDL潔凈室大概只有一百多坪。為了前瞻半導體元件(主要是電晶體與記憶體)技術研發的未來10年到15年,并提升半導體科技人才的培育,以及對產學研的服務,施院士建議NDL必須擴大。在國科會的支持下,2004年2月奈米大樓竣工,還特別邀請了半導體工業最重要的推手孫運璿資政為這一萬一千坪的奈米電子研究大樓題字及剪彩。
扮演創新的角色
1976年,蔣經國院長指示國科會創立第一座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園區,目的是培養臺灣現代化的工業能力,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并提供臺灣地區大學畢業生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園區于1980年12月完工,首任園區管理局局長是何宜慈博士??茖W園區的設立是一創舉,充分發揮了產業的群聚效益,舉凡晶圓代工廠、IC設計公司、封裝測試廠、制程設備商等都聚集在科學園區。而上下游廠商間各自獨立卻又有合作關系,且產業情報流通快速,促使各家廠商不得不快速成長,因而創造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高產值。
半導體產業結構的上游是IC設計業,中游是光罩、IC制造、晶圓及化學品業,下游是IC封裝測試與零組件(如基板、導線架)業,每個階段都有各自所需要的設備儀器。
IC產品可概分為非記憶體與記憶體。非記憶體產品的制造可以采用標準的CMOS電晶體制程,是單一標準制程,而且產品非常多元化。若能以最具生產力與成本優勢的代工制程制造出多元化的各種規格的IC產品,就最具競爭力。
以往半導體產業是一家公司統包所有流程,即整合元件制造公司(IDM),采設計、制造、測試到包裝販售的垂直整合模式。臺積電的運作模式不同于IDM,專職于晶圓代工,有如共同廚房的營運模式,使得全世界有想法要制作非記憶體產品的廠商,只要找代工廠幫忙制作就行了,不用自己購買昂貴的設備,這成就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但是記憶體恰恰相反。記憶體IC規格是單一性的,有國際共通的規范,而其優異性以其獨特的制程技術最為重要,而且設計、測試都要與其獨特的制程緊密配合,才能在單一規格中勝出。至今記憶體龍頭大廠清一色都是IDM,晶圓代工在記憶體IC部分尚未具優異性。因此全球記憶體IC技術的研發與產業的發展,非常具有挑戰性。
快閃記憶體的影響
從整個IC市場來看,記憶體產品所占的比率雖然較?。s為28%),但在電子產品中卻是不可或缺,也因此記憶體產業發展與臺灣IC產業、電子產業的持續成長有密切關系。記憶體主要的產品分別是D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1995年DRAM、Flash的銷售金額分別是408.3億美元、18.6億美元,2015年分別成長至449.7億美元、303.9億美元,兩種記憶體年復合成長率分別是0.48%及14.99%。由此可見,各種電子工業、電子系統對快閃記憶體需求的成長是遠大于DRAM。
快閃記憶體自1985年已成為浮閘記憶體的主流(注2),浮閘記憶體是1967年施敏與姜大元在貝爾實驗室發明的。它結合獨特的非揮發性、系統內可覆寫、耐用、高密度、低耗能,以及與CMOS電晶體制程相容的性質,現今已逐步取代了硬碟、光碟、錄音帶、膠卷等。使用快閃記憶體的隨身碟也廣泛用來取代紙本文件的儲存。隨著浮閘記憶體發展的技術不斷演進,未來將持續影響及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
由于浮閘記憶體能提供長期資料的儲存,1990年后幾乎所有現代電子系統的發明都是由浮閘記憶體所促成的。若把使用浮閘記憶體的電子系統與所有電子系統的數量比稱為滲透率,自2014年起,滲透率已達100%。這表示每一個具備最低智能(即預燒錄和∕?或再燒錄能力)的現代電子系統,都需要浮閘記憶體執行它的功能,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使用獨立的浮閘記憶體,就是使用系統核心晶片上的嵌入式記憶體。
就2014年應用浮閘記憶體前十名的電子工業市場而言,其中手機(銷售17億支)、電腦(5億臺)、數位電視(2.5億臺)在全球銷售數量是前三大系統。若以年復合成長率來看,物聯網(21%)、無線網路(16%)、平板電腦(10%)則是前三大。由于浮閘記憶體(尤其快閃記憶體)是未來電子工業的關鍵元件之一,因此其技術及下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研發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未來臺灣電子工業影響至巨。
全球地位
電子工業涵蓋了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工業用產品、運輸用產品及國防、太空產品,是21世紀全球最大產業。半導體工業是電子工業的基礎,而半導體技術不斷創新更是驅動電子產品功能進步與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因此全球各主要工業臺灣地區無不以半導體工業為優先發展的目標,臺灣更不例外。
依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的資料,全球半導體市場自1991年的546億美元成長至2015年的3,352億美元,其年復合成長率是7.85%。在3,352億美元的半導體銷售額中,IC產品銷售額是2,745億美元。而IC產品可概分為非記憶體與記憶體,其中非記憶體產品(如邏輯IC、類比IC、微處理器、微控制器等)、記憶體產品銷售額分別是1,973億美元、772億美元。因此記憶體產品的市場約為IC產品市場的28%。
臺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IC設計公司在產品設計完成后,委托專業晶圓代工廠或IDM廠,經由前段測試,再轉給專業封裝廠切割及封裝,最后由專業測試廠進行后段測試。測試后的成品則經由銷售管道賣給系統廠商,最后裝配生產成為系統產品。
2014∼2016年,臺灣IC設計產業位居全球第二位,晶圓代工及IC封測產業則位居全球第一位,而晶圓代工與IC封測產業的市占率更是超過5成。另依據2015∼2016年全球晶圓代工公司市占率排名,臺積電、聯電、力晶、世界先進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三、第五及第七位。
2015年、2016年臺灣IC產業產值分別是新臺幣22,640億元(約754.7億美元)、24,493億元(約816.4億美元),約為當年全球半導體市場3,361.7億美元、3,389.3億美元的22.45%、 24.09%,全球排名第二。由于半導體產業促進臺灣整體電子業的成長,使臺灣的電子業在全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萌芽源自1970年代,在蔣經國院長的支持、孫運璿部長的推動、海外學者的協助及臺灣地區外人才的投入下,造就了今天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居全球第二名的規模。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建立,更促成垂直分工的創新商業模式。浮閘記憶體已廣泛應用在手機、電腦、數位電視、物聯網、無線網路等,其技術及下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研發與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未來臺灣電子工業的影響至巨。
上海經濟發展的欣欣向榮,有勞動力和市場的優勢,這是臺灣不具備的!但是臺灣在制造業有著更加先進的技術,比如機床、電子設計、芯片等行業。上海與臺灣應該加大商務往來,取長補短、互利共贏。臺灣商務簽證則是實現兩地往來的必備證件,可千萬別只辦理好臺灣通行證就買機票出發,這樣無法出關的。
3家臺資企業獲上海市級文創園稱號
2月27日,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意見》,全面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下簡稱文創園)發展能級,規范和引導文創園區、樓宇、空間的專業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完善動態管理機制,根據市相關辦法和規定,開展了對2019——2020年度市級文創園區(含示范園區)、示范樓宇、示范空間認定工作,經各級申報推薦,有關專家和部門初審,2月12日至18日向社會進行了公示,最終確定了137家市級園區,10家示范樓宇,20家示范空間。閔行區的麥可將文創園、臺青創客家和金山區的上海(金山)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3家臺資企業分別獲文創園、示范樓宇、示范空間稱號。
這3家臺資企業,前幾年分別被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稱號,這次他們的文化創意產業載體上榜,反映出上海臺商對文創工作的日益重視和切實有效的轉型升級。未來,還將有一批臺資企業跨入文創產業,文創園區會出現更多的臺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