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特色:早期窯廠林立,陶瓷工藝迄今已有200年歷史,有臺灣景德鎮之稱。
餐飲特色:阿婆壽司、鶯歌肉圓、蚵仔面線
鶯歌是全方位的陶瓷專業區,擁有各式各樣的陶瓷,其種類豐富齊備,凸顯出鶯歌陶瓷之都的獨特風貌。
初聞鶯歌地名,引人有黃鶯出谷之歌喉的美妙聯想,這個位于新北市最南端的行政區,區名來源十分傳奇,起因于其北面山坡直立了一塊形似收翼鸚哥鳥的巨石,相傳明末清初三峽鶯歌地區各為一只鸚哥與鳶鳥所盤據對峙,吐霧吃人,直到鄭成功炮轟大鳥,兩鳥頸斷身亡,化為巨石,才云開霧散,自此鶯歌石與三峽的鳶山便遙遙相望, 所以當您來到鶯歌饒富鄉土風情的火車站,不妨向北眺望,想像那只鸚哥鳥正稍事停歇,準備隨時再展翅高飛呢!
鶯歌以陶瓷著稱,有臺灣景德鎮美譽,各類陶瓷制品齊聚,遠在1805年,鶯歌的土壤就被發現適合捏制陶瓷,當地又出產煤礦,適以發展燒窯,加上擁有水利之便及鐵路運輸,于是開創了鶯歌陶瓷奇跡,最興盛時期廠家幾達上千家,林立的煙囪使它變成黑鄉,近年普遍改用瓦斯窯后,情形才改善;不過由文化路上遺留的兩棟早期豪宅成發居與汪洋居,仍能讓人想見當年的繁華;位于建guo路、后火車站三號月臺正對面的謙記商行建于1911年左右,是鶯歌煤礦盛產時期的煤礦公司,惜遭祝融肆虐,已顯殘破,其精致雕工與巴洛克風格的外貌只能留待后人追憶了。
多年的努力與推展,鶯歌人點土成金的成就贏得肯定,并確立其陶瓷業領航者的地位;為了永續發展陶瓷藝術,不但積極參與國際陶瓷博覽會、舉辦陶瓷嘉年華活動,并往下扎根、成立技藝學校,鶯歌高職便是全臺灣第一座結合地方物產資源特色的學校,于1997年開始招生,強調師徒制的學習精神,透過系統化的教學,有計畫的將陶瓷制作手藝傳承給下一代,為傳統技藝注入新活力。
鶯歌有八百家以上陶瓷工廠,陶瓷藝品店更是不計其數,主要集中在鶯歌陶瓷老街及鶯歌陶瓷觀光街。尖山埔路是鶯歌陶瓷的發源地,與重慶街交叉口至今仍保留了一座燒煤時代的方形煙囪地標,而包含尖山埔路老街及從樹林往鶯歌方向的中正一路、中山路、三鶯路以及自北二高下鶯歌交流道過三鶯大橋的文化路一段的陶瓷觀光街商家林立,無論是看門道或看熱鬧,走趟鶯歌,收獲良多。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仁愛路55號
大眾運輸:搭臺鐵至鶯歌站下。
老街簡介
鶯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帶,為鶯歌陶業最早聚集地,早期窯廠林立,陶瓷工藝到目前已有200年的歷史,早期生產技藝皆是由大陸師傅所流傳,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于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區成為名聞全臺灣的陶瓷重鎮,也讓鶯歌冠上臺灣景德鎮之美稱。鶯歌陶瓷老街最著名的是在這有一根約有30年到40年的老煙囪叫四角窯,還有另一種美稱隧道窯,但隨著時代之變遷已逐漸消失殆盡,目前鶯歌陶瓷老街所賦予人之第一印象,是傳統及現代建物的相互交錯。
老街藝術化
鶯歌陶瓷老街于1990年在市府的重新規劃下,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成發居的閩南式紅磚建筑,還有一只鐵制的藝術鶯歌鳥;從前彎曲的尖山埔路經截彎取直并鋪上巖石改變成330公尺長之徒步區;道路旁原本老舊的陶瓷廠房也重新規劃整修,改成營業用的商店,鶯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館,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藝術中心、大宗餐具專賣店,還有經營好幾代的老鶯歌陶瓷世家,及工廠直營商店,另外陶藝家工作室,隨處可以與藝術相對話。
鶯歌陶瓷老街也為了整齊統一路燈、咖啡色遮雨棚,各商店的門柱并加以紅磚柱妝點、綠色植物錯落其間并結合當地產業的素材如陶瓷座椅、陶制垃圾桶等等。由于鶯歌陶瓷老街整體效果不錯,也提升當地整體休閑及環境品質;鶯歌的陶瓷主要可分為五類:藝術陶瓷、建筑瓷、衛生瓷、日用瓷與工業用陶瓷等,鶯歌陶瓷老街陶瓷藝品林立的商店,陳列的作品如:仿古瓷、結晶釉、文趾陶、茶具組、陶瓷餐具...等等,但各種琳瑯滿目的陶瓷產品不一定是鶯歌出產的,為因應市場昀需求及環境的因素,所以商店所販售的產品大多是外來的,有自大陸、馬來西亞、日本退流行的餐具等等。
老街樂趣多
鶯歌陶瓷老街在假日時還會不定期舉辦活動表演,在平常中午12點至下午5點及周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區,禁止車子通行。另外也有陶瓷新品展售,飄著茶香、咖啡香,鶯歌陶瓷老街是購物休閑多功能街區,鶯歌當地飯店為因應鶯歌旅游觀光潮流,鶯歌飯店、鶯歌旅館、鶯歌民宿、鶯歌汽車旅館業者們的服務也越來越優質,為了就是讓鶯歌旅游、鶯歌觀光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鶯歌旅游,還有許多旅館飯店與民宿業者使用飯店線上即時訂房系統,透過安全的線上交易,即可預先指定鶯歌飯店、鶯歌旅館享受鶯歌陶藝之美。